点睛时刻 - 专注互联网创业、网络营销、淘客引流推广、seo优化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站长资讯 » 正文

刷脸支付自律公约 越先进可能风险就越大

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局,仍处探索阶段的刷脸支付也迎来进一步规范。1月21日,业内首个线下刷脸支付自律公约出炉,在安全管理、终端管理、风险管理、用户保护权益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,不但强调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,还提出支持刷脸支付业务互联互通,避免一柜多机。值得关注的是,公约下发之际,已有巨头有所行动,目前正与银行、银联携手打造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刷脸支付产品。

与此同时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均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各自的刷脸支付产品“蜻蜓”和“青蛙”。在各方商业力量的推动下,刷脸支付热度渐升,与此同时,其安全性以及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。业内人士表示,在这样的背景下,支付清算协会《自律公约》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。刷脸支付自律公约出在存储环节,将原始人脸信息加密存储,并与银行账号或支付账号、身份证号等用户个人隐私进行安全隔离。

去年11月,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,我国刷脸支付用户已经达到1.18亿。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,不可控风险因素太大。由于人脸特征的唯一性,不法分子可通过远程技术批量获取信息,实施违法行为。有报道称,现有的技术可以在3公里之外识别并盗取人脸信息。此外,还有假体攻击和算法漏洞等风险存在。

技术这把双刃剑,不断更迭的支付技术加速了生活节奏,但没有安全防控的裸奔技术,越先进可能风险就越大,不容忽视。

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,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,不宜将人脸作为支付的唯一交易验证因素,输入支付口令的交易习惯不应因此而改变。虽然单一交易验证因素能够加速交易,但风险因素太多,而如果多元素验证信息,“刷脸支付”与一般的扫码支付相比,又有多大的优势?我们并不拒绝技术进步,但是技术与监管手段不能平衡时,不妨等一等。

毕竟,传统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涉及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码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,但刷脸支付所泄露的有可能是人脸、角膜、指纹等生物信息。其最大特点在于,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,而无需直接接触。这样一来,风险系数就可能成倍增加。

从比“剪刀手”泄露指纹信息到“AI换脸”,人们对新技术从好奇到恐慌,逐渐变得更理性。行业监管和地方立法都应该尽快跟上,不妨设置事前评估环节,明确使用单位使用信息级别。一旦违规获取,立马发出警报,以提醒使用单位注意违规行为。

上一篇:Windows 7正式退休 该不该升级到Windows 10
下一篇:钉钉企业微信崩溃 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的原因
网站广告

猜你喜欢


关于我们

会员中心

广告合作

联系我们
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• 站长QQ
  • 站长微信
二维码